首页 > 资讯 >

环球热点评!内娱顶流女星“撕逼”,千年等一回

《无限超越班》播出第四期了,有老牌TVB艺人和经典IP坐镇的它,热度仍然不减。

在之前的节目里,惠英红、佘诗曼、薛凯琪、周洁琼重现经典港剧《宫心计》,演出完毕,四人感慨排戏不易,作为导师的惠英红还狠狠表扬了薛凯琪一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演技暂且不说,但两人间看似缓和的气氛,仍然无法让人忘记之前那场“争议”。

节目第一期,薛凯琪作为演员参与面试,惠英红直截了当,问她上节目想做什么。

薛凯琪说自己演了很多年戏,感觉到了瓶颈期,希望能有突破。

惠英红“掏心掏肺”,直说薛凯琪已经四十一岁,还像个“瓷娃娃”,模仿她眯眼自拍的表情,连连摆手说“这样不行的”。

握着话筒的薛凯琪面露尴尬,一旁的赵雅芝、张可颐等人开始打圆场。

在争论之前,惠英红还情绪激动,想到自己作为演员时的经历,一度起身离场,场面哗然。

尽管这场“闹剧”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但关于它的讨论始终沸腾着。

有人说,薛凯琪“装嫩”,靠少女形象捞金捞够了,如今只是自食其果。

有人说,惠英红“倚老卖老”,强行把自己的价值观安在他人身上,让人不适。

但她姐,要唱反调了。

她俩,其实谁都没错。

并且,这事最值得讨论的重点,还牢牢藏在表象之下。

没有对错

单就这件事本身来评价,两位演员都没有错。

惠英红没错。

她说的一切,只是从演员戏路的角度给出看法,而不是要指点她的生活。

听到薛凯琪说抑郁症经历时,她联想到了自己也曾在演戏瓶颈期时深陷抑郁,“整整五年都出不了门”。

惠英红比谁都要明白女演员人到中年时会遭受的偏见和“唾弃”,她知道薛凯琪再走“少女风”,就会把戏路不断走窄,无法接到多类型的角色,最终“作茧自缚”,陷入低谷。

很多人把惠英红的意见解读为“吐槽装嫩”,“暗讽批评”,她姐认为,这不客观,也不公平。

薛凯琪,当然也没错。

薛凯琪出道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是《学警雄心》,她凭Fiona一角广受欢迎,此后又塑造了《新扎师妹3》《画皮》里的经典角色。

她的脸精致小巧,性格讨喜,一直以来,就有“香港最后一个‘少女’的称号”。

按理说,她自拍也好、瓷娃娃也罢,不过都是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一旁的“不老女神”赵雅芝,其实并没有说错,“她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她活的就是她自己。”

所以,从头到尾,这俩人就没在争论同一件事。

惠英红,在说演员的职业素养——一个演员,当然是形象越丰富、戏路越广泛,发展才会越好。

薛凯琪,在讨论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女性愿意如何生活是自己的选择,无论是活得像少女,还是成熟稳重当御姐,都有其特别的魅力。

职业和生活,怎么可能说到一起去?

到最后,还是吴镇宇当了她姐的“互联网嘴替”,“(这样)做人(生活)是对的,但是你当演员就很难”。

年龄焦虑

在这场争议里,她姐有更深层的观点想和大家探讨。

一个女演员,为什么过了40岁会没戏拍?

哪怕飒如惠英红,也会在中年时遭遇瓶颈,深受抑郁折磨。

杨蓉也早就呼吁过,“希望能有多一些适合中年女演员的角色。”

一个女演员,为什么只能靠“不老女神”人设稳固地位?

哪怕强如赵雅芝,手握《新白娘子传奇》的经典大作,也只能大打“青春牌”。

薛凯琪的“最后一个‘少女’”称号从何而来,不可知,但你会发现,这套话术是有效的。

这背后,是一套强势、直白的叙事逻辑——作为女人,你只有年轻,才有价值。

谁造成了这一切?

首先是消费品。

走进商场一层,你会看见成排的彩妆日化柜台,海报上的模特青春靓丽,脸上没有任何瑕疵和皱纹,完美得像假人。

电视机里的广告,告诉你“青春才是最美的色彩”,做女人,就得永远美丽。

其次,是女性自己。

有人会高价购入那些不知效果如何,但宣称可以“去细纹”的眼霜。

有人会踏入美容院,花费半个月工资做“乳房保养”,只是为了“防止下垂”。

她姐曾看过一篇文章,主角自述信奉女权和哲学,性别观念已然超前,但仍会在怀孕前害怕,因为“怀孕后,可能会像黄脸婆。”

这些现象,既是消费品制造“年龄焦虑”的结果,也是促使“年龄焦虑”进一步增生的原因。

女性特有的年龄焦虑,其本质就两点,一是怕变老,二则是怕老了会变丑。

波伏娃曾在《第二性》里提出,“小姑娘喜欢布娃娃,打扮它,就像梦想自己被喜欢被打扮那样”,可谓一针见血。

女性的一生,似乎就是在追求自己变成“布娃娃”。

而这些害怕与追求的根源是什么?

古人早就给出过答案,“色衰而爱弛。”

“只有永葆青春,我爱的人才会一直爱我,我才能获得幸福。”

“如果我变老、变丑,就不会被欣赏,更不会被爱。”

背后的始作俑者,是我们最熟悉的Male Gaze,男性凝视。

在父权制社会里,女性是客体,是被注视、赏玩的对象。

男人挑选女人,就像挑选橱窗里的芭比娃娃一样——选好看的。

如果娃娃磨损了,他们就会再“买”一个,然后把旧的扔掉。

作为“娃娃”的女性,也会在日益增长的“年龄焦虑”中将自己客体化,把生存价值寄托于美貌和青春之上,不自知地给自己套上层层枷锁,却忽略了自己本身就是受害者。

这很难听,但是实话。

这很残酷,但很真实。

有进步,但不多

当然,时代在进步,女性也开始清醒,觉察到围困自我的监牢。

2019年,演员殷桃曾发微博感慨,“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演员的魅力仅限少女感了。”

她的发言引来一大波人关注,细心网友研究才发现,原来当天早些时候,唐嫣因为发了两张自拍上了热搜,话题正是#唐嫣 少女感#。

或许殷桃并未“借题发挥”,只是日常感慨,但微博平均点赞数不超七千的她,却因这条微博收获了三十多万赞,网友更是纷纷表态,“女人当然不只有少女感一种美!”

这一切似乎都在说:天下苦“年龄焦虑”久矣。

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半路杀出,请来一大波三十岁以上的女艺人,大打“独立女性”牌,宣扬“逆龄奋斗”的概念,成为当年综艺大爆款。

《三十而已》紧随其后,剧名公然挑战“年龄焦虑”,斩获一大片女性观众。

风向,确实变了。

从“年龄焦虑”到“反年龄焦虑”,我们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捅破了那层男性凝视的窗户纸,奔向了自由开放的新世界。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浪姐》表面在宣扬“像姐姐一样勇敢出发,追求梦想、实现自身价值”的观念,但内里,仍然安排着几十年前选秀节目那一套——唱歌、跳舞、竞技、演出。

更深层次的内容,没了。

关于年龄的探讨,也仅限宣传片和开头的口号。

姐姐们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对不起,无人在意。演就完事了。

并且,在《浪姐》里,你找不出不光鲜、不亮丽的女明星,甚至,她们身上都看不到任何岁月留下的自然痕迹。

一边“反年龄焦虑”,一边打着祛皱产品的广告。

一边夸赞“成熟的魅力”,一边营销姐姐们的“少女感”。

节目组赚钱,姐姐们捞金。

只剩下观众,抱着她们扔下的大饼,疑惑“我三十多岁的时候,能不能也这么美?”

事实上,在营销圈里,“独立女性”“反年龄焦虑”叙事也已经成了近年的大热门。

不管你是什么剧、综艺,只要套上口号的外壳,就能收割一大批韭菜。

但在她姐看来,这些套着“反年龄焦虑”外壳的影视综艺,其本质仍然还是“年龄焦虑”的逻辑。

她们不是在告诉你“老了,也没关系”,而是在说,“老了,但像我一样美丽元气有活力,才没关系”。

即:老去,仍然是一件值得恐惧的事。

所以,我们还是无法自由,还是要苦苦维持青春、追求美丽。

我们还是要争取二十年后,还能和荧幕上的“姐姐”一样元气美丽。

没有人在真正告诉你,三十岁之后是什么样子。

没有人会给你看真实的皱纹、斑点和衰老的痕迹。

客观来讲,不可否认,口号有口号的作用,《浪姐》等节目的确展现了此前“隐形”的三十岁女性。

“反年龄焦虑”的叙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正面效果。

比如,有人被鼓励后,毅然辞职出国读研,只为追求大学时未实现的梦想。

图源:@Jun.

有人决定在五十岁这年离婚,奔向更广阔的生活。

图源:Siri姐

但这些还不够。远远不够。

什么时候才算真正的进步?

当人们终于不再用“年龄”当前缀,披着进步的外壳大搞“年龄营销”时。

当你能在电视上看到多元的美时——皱纹可以很美,胸部下垂也没关系,白发也很有魅力。

当你能真正欣赏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先关注外部的年龄时。

当我们不再空喊口号时。

当我们不再被数字控制时。

年龄不是束缚,不是绑架,也不是焦虑源泉。

年龄,只是年龄本身。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0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tv.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电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