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伴随数字经济大潮,智能建造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建筑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构成、带动就业的重要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31.2万亿元,同比增长6.5%。当前,建筑业数字化改造前景广阔,加快发展智能建造,关键在于以数字技术赋能建筑业发展。
智能建造一头连着数字技术,一头连着建造工程,是两者互促发展的“融合体”。2022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我国智能建造步伐加快迈进。然而,仍有不少掣肘因素制约发展。例如,核心设备工具和技术自主能力依然较弱,近60%的企业使用的工程设计主流软件来自国外,工程物联网所需的中高端传感器90%依赖进口。又如,信息化平台主要依赖于企业自主开发,形成独立且不兼容的信息“孤岛”。再如,智能建造普及深度广度不够,钢梁智能制造、混凝土智能温控、智能钢筋加工厂等缺乏统一标准,等等。
对此,要加快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的智能建造体系,重点把握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三个关键环节。
具体而言,应聚焦数字设计,夯实标准化和数字化基础,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是智能建造的灵魂所在。要紧扣市场需求,加快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代表的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推进在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强化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推动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
数据设计必须基于大数据基础,夯实数据基础至关重要。要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筑领域融合应用,围绕BIM与数字设计、智能工地、无人施工系统等具体方向开发应用程序。鼓励建筑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这个过程中,要培育一批行业级、企业级、项目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同步建设政府监管平台。
聚焦智能生产,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强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开发多样化装配构件,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技术集成应用。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发展重点,要推动建立钢结构住宅通用技术体系,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推广管线分离、一体化装修技术,促进装配化装修与装配式建筑深度融合。智能生产场景广阔,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大。要强化智能建造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现代工艺制造、智能控制和优化、新型传感感知、工程质量检测监测等一批核心技术。
聚焦智能施工,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推广绿色建造方式。智能施工是在数字设计、智能生产基础上的应用集成。可重点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推广智能塔吊、智能混凝土泵送设备等智能化工程设备。加快加强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
此外,绿色建造是智能建造的应有之义,其重头在施工环节。提高施工精细化、集约化水平,推进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推动建筑废弃物高效处理与再利用,探索建立生产、施工、资源回收再利用等一体化协同的绿色建造产业链。要进一步明确绿色建造内容,完善全过程绿色建造标准体系。 (谭 璐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