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梯次推进,人民网于近日推出“乡村振兴·中国力量”系列访谈。河南省潢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庆松,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郭金龙,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素梅,河南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子钞做客该栏目,他们建议结合潢川县地理优势发展稻米粉特色产业,通过创新优化、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多元消费需求,“让稻米粉食品产业成为潢川富民强县、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
发展特色产业 拉动乡村振兴引擎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看特色。特色产业是有效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对于提升产业价值链、提升地方知名度、加速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料图片)
在郭金龙看来,有价值的产业链通常特色鲜明,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溢价能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才能深刻挖掘乡村的功能价值。“功能价值首先涉及物质价值,比如土特产;二是环境价值,比如绿水青山;三是文化价值。这些来自特色产业的天然优势条件,能够将‘乡潮消费’带到田间地头,从而助农增收”。
“潢川县近年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链式思维’抓全产业链建设,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据李庆松介绍,目前全县已经形成稻米粉等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空心贡面等N个特色产业板块,并发展出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余家,走出了潢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在稻米粉特色产业发展上,潢川县围绕扶持“一个龙头”、构建“一个链条”、创新“一个模式”、抓住“一个关键”开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在延伸产业链上下游的同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吸引、扩大产业链上的从业者队伍。集全产业链之力,建标准、创品牌”。
周子钞认为,潢川县发展稻米粉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性和独特性有助于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和较好收益,进而发展壮大。打造特色优势的最终目的是助农增收,“对此我们探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和发展‘订单农业’,持续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加强乡村的内在‘造血’功能”。
多维优化产业 “智慧”助力迈向高阶
为持续推动稻米粉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加强产业链间协作,以智慧赋能产业提升稻米粉食品深加工水平,高效扩充、延展产业链,让稻米粉食品产业价值实现质变。
面对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稻米粉食品产业,郭金龙认为尚存三大问题亟待解决:“稻米粉产业链前端原料种植标准相对落后,导致产品稳定性欠佳;产品加工技术较为原始,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要尽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链,让链条上各环节及时响应、互相协作,并树立涵盖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标准。”
周素梅则强调稻米粉食品产业应广泛推广智能制造。她相信在智能制造的加持下,产业在产品品质安全,绿色生产和企业效益等方面会出现积极的变化。稻米粉产业早先被称为糯米粉产业,并沿用生产糯米粉的传统湿法工艺,但耗水、耗能过高。对此周素梅建议,向低排放的半干法或干法制粉工艺上转型,“通过智能化控制,能够实现对稻米粉的精准干燥,减少和避免出现过度干燥或干燥不足等问题,不但产量规模更大,其节能减排的特点对环境也较为友好”。
同时,智慧赋能还加强了对品种和品质的把控,通过智能制造的生产线控制,可以使产品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而且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提高稻米粉食品作为特色产业的价值。此外,“智能化控制、大数据分析等功能,让产地溯源、生产流程监管等环节成可能,把住质量安全这一食品产业的生命线。”周素梅说。
加强创新驱动 推动全产业链焕新
打造竞争力强的乡村特色产业,要向创新要动力。通过培育农特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品生产工艺,以全产业链的蜕变升级,迎合市场日益健康多元的趋势和需求。
延伸农业产业链是创新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举措。李庆松认为可从三方面进行提升:一是走出去,依托各类电商平台将农产品推广到城市消费者手中,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地方就业;二是引进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城市消费者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增加乡村收入;三是提能级,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个性、健康的消费之风在市场渐起,郭金龙提倡创新消费理念,迎合新消费趋势。“新消费归纳为‘四减三加’,即‘减糖、减盐、减脂、减添加’,‘加营养、加功能、加情趣’。这要求产品不仅要健康安全,还要好看、好吃。稻米粉作为天然食材,在健康营养路线上有较大提升空间”。由于以稻米粉为原料的食品种类有局限性,周素梅提出要丰富食物类型,从米糕、米粉等主食向米面包、米蛋糕等零食方向拓宽产品思路,扩大产业盘子。
周子钞建议企业以三个转变实现创新:一是从“卖产品”向“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卖品质”转变,加强前端研发,推动种植、加工升级,实现产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发展;二是“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从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顺应以绿色、健康为主流的消费趋势;三是“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优势、提高品牌价值。“总之,持续加大投入研发创新,不断提高种养水平和加工水平,增强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责编:曹淼、高雷)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