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然而今年的上海,春光依然明媚,活力却被暂停。
一座约25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里,因为席卷而来的病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封停,无论是卖场还是物流,人们竭尽所能地配合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共同守护这座城市,也一直承受着停摆带来的生活之痛。
疫情可以隔绝空间,却不能隔离爱,封停的另一端,无数条驰援补给的通道正在搭建起来。保障民生基础,就是艰苦抗疫中的底线、生命线,是一缕缕希望的光芒……
3月31日,浦东封控第四天,麦德龙浦东商场接到任务,要为浦东超60万户家庭提供保供套餐,这几乎覆盖了浦东一半以上家庭。
麦德龙员工打包装车保供物资
60万份,3 天完成,麦德龙华东一区总经理王洪强在心里快速算了一笔账,店里70个人,这在平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老王眉头紧锁,感叹任务艰巨。
3月中旬以来,上海各辖区内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商场员工很多被封控在家中。
“很多同事主动放弃在家隔离,冒着风险申请返岗,只是单纯想为抗疫保供出一份力。”王洪强激动地说。
“一收到支援消息,几乎都一呼百应,甚至都来不及想自己家里被封控了要吃什么,就想着必须得回到店帮忙。”
王洪强离家前与家人在门口话别
实际上,王洪强也是一呼百应的代表之一。家人曾劝说他不要出去,安心待在家里。
“决定回商场的那一刻,老婆开始是有怨言的,平时工作就忙,陪伴家人照顾家庭的时间还是太少了。”他低下头,深深地叹了口气,满满都是对家人的歉意,“但她另一方面又是理解我的,她知道我放不下,团队需要我,店里更需要我,我得带领大家一起把这个责任担起来,不能‘贪生怕死’。”讲这句话的时候王洪强语调突然亢奋了起来。
麦德龙员工对保供物资进行清点、打包
负责后勤的刘君是最早选择来门店住店的员工,从3月16日离开小区后,一直坚守在门店至今。
“我在浦东店工作16年了,这里的一切我都很熟悉,想着总有地方能帮得上的,就出来了。”这会她刚忙完餐后收拾,就赶去仓库帮忙拣货了,“晚上不够人派送的话,我也会去,反正大家都是一个整体,哪里缺人就顶上,这样做得更快。”
“东拼西凑”了70多人,要承接60万户家庭的保供,尽管不及原劳动数量的30%,大家还是把任务硬扛了下来。
对于团队,王洪强的感恩之心难以言表,他有些哽咽地说道,“小区里面离开了,肯定就回不去了,离开自己家,是为了更多的家庭。”说完他陷入了一片沉静……
平日里一份份订单的拣货、打包,瞬间变成了几万起步。但让王洪强和员工们感到宽慰的是,上级政府了解店里的困难后,派来了100名志愿者协助一起完成搬运、卸货、装载等工作,替员工们分担了几十万份物资。
员工和志愿者对物资进行卸货、分拣工作
3月27日至今,王洪强已经在店里住了20多天,部分同事已经住了一个多月,每一天都几乎从早忙到后半夜,简单吃一点又继续干活,这是王洪强团队的工作常态。他也曾参与过2020年武汉疫情的保供工作,“对比之前在武汉,这次的挑战更大。”
此前的经验,虽然让他对保供任务多了一份信心,但面对平台不断新增的团购量,他深知,每一晚注定都是难眠之夜……
麦德龙员工凌晨在卸货
上海全员“静止”,物资供应运输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运送受阻的电话不断在浦东店响起……
“堵在哪了?有多少车堵在那了?”
“进不来是吧?好、好,我知道了,我来想办法”。
麦德龙浦东店多次调整运输方案,要求加急供应。最终王洪强决定让供应商派司机把货车开到进上海的高速口,他们派专人去接货开进上海,外地司机原路返回,这样也避免了司机进上海后回去要被隔离的风险。
麦德龙员工凌晨在卸货
但是对于上千万物资,他们的人力在卸货、分拣上根本无法满足,又紧急协调第三方团队协助卸货。
“我们每一天都在担心物流和运输的情况,‘车有没有到?’‘车够不够装?’‘哪里还能派车过来?’” 王洪强越说越着急,习惯性地双手向前一摊,“很多员工都自告奋勇地开私家车去接货,实在没有其他更快的办法了。”说完,他抿着嘴摇了摇头。
“老成,带上我们的司机师傅,开车到高速口去接刚到的货”。
“喂,我现在需要更多人手,要不然今天晚上我们通宵也不一定能卸完这批货”。
麦德龙员工在小区派送物资
尽管庞大的工作量已经排满了每天的日程,但针对特殊订单的求助还是让他们无法拒绝……
4月6号晚9点半,正在打包的尤建勋接到求助电话,上海科技大学教职工有二十几个“嗷嗷待哺”的婴幼儿紧缺奶粉和婴儿用品。
“才几个月大的宝宝没有‘口粮’怎么能不管他们!“。提到孩子,他语气激动了起来,“还有独居老人,是他们儿女打来的‘求救’电话,说爸妈独自在家,也不怎么会用手机,都急哭了。”
“都是为人儿女、为人父母的,我太能体会他们的心情了。再怎么难,也得给送过去啊。”他深呼吸,努力平了平自己的情绪。
麦德龙员工分拣即将派送至小区的物资
住店的每一天里,店员几乎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才能休息,但即使手里的活停下来了,大家边在地上铺床,还边开会复盘。有时候前半句还在说工作的事,后半句就开始打鼾了。
面对疫情的严峻,家人的担忧,他们只能违心地不与家里人多联系,怕责怪更怕他们担忧。
“只打过一次电话回家,”在店里驻扎了20多天的浦东店店长成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家人问起来,都说蛮好的蛮好的,没什么问题,吃得还不错,睡得还可以”。
麦德龙员工的住店床铺
“不敢打电话,怕一开口就哽咽。”负责拣货的住店员工吴莎回忆起与家人视频的场景,声音变得有些颤抖。
“第一次打电话的时候,听到女儿在那头叫妈妈就受不了了,没忍住捂着嘴大哭了起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不敢让他们听见我哭,担心我在这里太辛苦。”她的手指探出衣袖,抹掉了眼角的泪,“后面就没敢打了,控制情绪还需要时间,但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团队的情绪还受检测的影响,“每天一睁眼的第一件事情是确保员工和志愿者们防护到位,店内所有物资都消毒到位,做好防护的基础上,保供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王洪强在团队里也主动承担起了“防护检测员”的工作,他常教大家怎么来保护自己。
除了核酸检测,他们每人每天还要自主做两次抗原检测,他坦言每次等待抗原检测结果那几分钟里,是最煎熬的时刻,结果出来慢一点,大家的情绪都会变得紧张。
“我们每天要做两次检测,看到一条杠,大家就会非常开心,不怕别的,就怕万一确诊了会连累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连累了其他人。”
对于这些保供人员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平平安安地坚持下去,一起完成任务,早点回到家人身边。
每天一条杠的抗原测试是给家人最好的报平安
除了70多个负责履约的员工,浦东店还有一个后厨师傅也陪着他们住在店里。他一个人主动承包了整个商场所有人的伙食,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给大家做早餐,为了给大家补充营养、维持体力,每天变着花样地来做。
但员工们为了按时按量完成履约,没几个能在正点吃得上饭的,经常错过正餐后,就只用泡面解决。
“昨天晚饭,后厨师傅给大家加了个鸡腿,算是这段时间吃的最好的一顿了。”王洪强露出了笑容,“我们每次一忙起来就只想抓紧时间,做快点…再快一点!能多做一会就能有多几户家庭能及时吃上饭,自己饿一会不要紧。”
商场后厨师傅为留守员工准备三餐
4月3号晚,负责配送的靳辉在刚送完一批物资,准备前往下一个小区时,突然接到了妻子的视频电话,接听前他有些恐慌,心想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
靳辉连忙跟同车队友打声招呼,跑开接通了电话,只见两个孩子冒出的小脑袋瓜子挤满了屏幕,奶声奶气地对着手机喊‘爸爸生日快乐’。他瞬间喜极而泣,泪水模糊了双眼,举着手机站在路边又笑又哭……
虽然店里条件简陋,但生日的仪式感不能少,深夜回到门店后,团队的员工们为靳辉唱起了难忘而又温馨的生日歌,纷纷祝贺老靳又离退休近了一岁,互相开起了玩笑,久违的热闹声和欢笑声在店里响了起来。
疫情特殊时期让靳辉对这个特殊的生日深有感触:“生日每年都过,但今年特别有意义!除了有在家隔离的亲人,还有这里与我一起共患难的家人们,跟他们在一起,有种什么都不怕的感觉,也特别感谢他们的陪伴。”他边说边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麦德龙员工在小区派送物资
上周五,浦东店安装了两个移动淋浴房,解决了大家洗澡的难题,虽然打着地铺,但能洗个澡再睡觉,对他们来说已经算是奢侈的放松了。这段时间,他们每一个人都像拧紧的螺丝,收货、分装、派送……只希望每天物资都能及时到货,派送车辆足够充裕。
汗流浃背的麦德龙员工
这样的故事,在上海抗疫的战场不停上演,他们极其平凡,却一点点地搭起了无形的桥梁,将隔离孤岛中的信心和希望连接起来,在他们眼里,早日走出疫情阴霾,重返正常生活已经不远了。
“商场是我第二个家。”刘君感慨道,她的愿望是,待上海解封后可以和家人好好地聚一次,一起拍一张幸福的全家福,她笑得很灿烂,眼神中流露着希望……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