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在竹林里,被冒尖的雷笋尖顶到脚底板的时候,浙江临安於潜镇的鲜笋交易市场就热闹了起来。
雷笋,因早春打雷即出而得名。每天清早,四里八乡的笋农将一篓篓雷笋,顺着下山的绳索,送至天目山脚下。收货的小货车早已等候在此,细雨落在车窗上,雨刷咯吱作响。称重、装车、插上挡板插销,小货车成群结队地从山中驶出,汇聚在交易市场。
日上三竿,经过筛选打包,雷笋装进泡沫箱,再次被搬上车,以交易市场为圆心,小货车开向四面八方,闻名已久的临安雷笋被销往各地。
夕阳下,山中炊烟四起,小货车陆续归来,互相鸣笛示意,年轻的人们从驾驶位跳下来,车斗里残留的春泥消解了汽油的味道。
几年前,他们争相恐后地走出山村,如今正相继返乡,沿着同一条路,留下更深刻的车辙和脚印。
30岁的俞凯是交易市场的熟面孔,是当地最大的商贩,全镇半数以上的鲜笋都是借由他之手卖出。
俞凯
随着夜幕降临,俞凯从於潜镇驱车回到泗洲村的家中。为了方便运笋,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沿公路而建,一眼望过去,谁家的房子高,日子就更好。俞凯家的小洋楼足足有4层,建于20年前,是父亲俞金江的手笔。
2000年,泗洲村的稻花香飘了最后一年,农户们由种稻为生改为卖利润更高的竹笋。加工稻谷时脱下的砻糠,像棉絮一样厚厚地覆盖在竹林里,等到气温合宜时,笋会从里面冒出来,笋尖色泽洁白如玉,笋身丰腴肥硕。
覆盖着砻糠的雷笋
很快,泗洲村成为有名的小康村,竹笋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也影响了俞家两代人的人生。
泗洲村被竹林包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十亩竹林,但俞凯第一次上山挖笋已是读初中的年纪。
在他年幼的时候,父母常常带着一身伤进家门,在山里讨生活,遭遇蚊虫蛇蚁,亦或是被树枝划伤、在青苔边崴脚都是常有的事,他们很少同儿子讲起这些,也从不带他上山,直到叛逆少年锋芒初显,父母才想让大山给他点教训。
父母带他去采的是红壳笋,长在高海拔的斜坡上,采笋人卷起袖子和裤腿,依山势而行,一手抓住粗壮的竹子保持平衡,一手掰笋。俞凯的任务是将这些笋装袋背下山,一袋三四十斤,从山顶到山脚,一趟走下来要休息很久,第二天更是腰酸背痛。
“从那之后,感觉还是读书好”,俞凯说。
俞凯与父母
20年前,为了保证鲜笋卖个好价钱,笋农们会拼车到杭州出售,父亲俞金江看到商机,成为村里最早一批竹笋商贩,靠着一辆小货车打开了江浙地区的竹笋市场,站稳脚跟。父亲希望有一天儿子可以走出山村,到更大的世界,所以每到周末,十几岁的俞凯就成为单排货车副驾驶的常客。
彼时,俞凯的母亲负责到农户家收笋,凌晨出门,由于当年种植户分布分散,小小的於潜镇转来转去要开上一百多公里。父亲负责将收来的笋送往杭州、嘉兴、上海等地的农贸市场。遇上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在街上摆摊零售。
这其中,去上海是最辛苦的。由于那时高速公路尚未建成,单是路上就要花费五六小时,赶不上白天的市场,只能下午出发,追赶第二天凌晨的收购高峰。
每周六中午过后,父子俩带着母亲准备好的晚餐出发,零点左右,抵达上海的农贸市场,成千上百辆货车以不到半米的间隔挤在一起,把市场围成一个迷宫。忙于交易的市场很热闹,停下来的驾驶室里异常安静,俞凯窝在副驾驶,早已睡着。父亲轻手轻脚地下车,不一会儿便揣着一沓钞票上车,他细细地点了两遍,从中抽出一张,预备带儿子买几件玩具。
天亮之后,小货车经过上海的某家大商场,向西南方向驶去。车上,男孩摆弄着新玩具,男人的手上磨出更厚的老茧,父子俩的说笑声随着道路颠簸起起伏伏,在回家的路上,思绪飘向更远的未来。
这一代农村年轻人长大的过程,是离村庄越来越远的过程。
俞凯深知父辈的辛苦,不想在土地上搏营生。而父亲打下的基业也滋养着他脚下的土壤,从山上的竹林,变成了城市的人海。他原本在杭州开了一间小店,售卖装修建材,但村庄的味道和乡人的幸福,一直是他心中的牵绊。
2019年前后,他回家探望,能明显感觉到父亲比往常沉默。20年前,只有泗洲村人种笋,20年过去,临安的农民们都钻进了竹林。随着市场需求饱和,笋价就一天不如一天,“你今天硬撑着不卖,第二天、第三天价格只会更低,低到几乎和运输费拉平,就赚不到钱了”。
2020年,春露冷若冰的时节,父亲又提着挖笋的铲子出门了,不知是不是自己长大成人的缘故,俞凯觉得父亲的背影越来越单薄。
父亲拿走一把铲子,墙面钉子上还余一把。这种铲子是特质的,是临安笋农智慧的结晶。梯形的钢片与竹竿形成一条直线,看上去又细又长,在细雨浸润的泥土里,顺着笋的边缘挖土,轻轻一撬,笋便出来了,可以确保不伤根,以利竹根再生竹笋。
从俞凯记事起,家里就有这样一把铲子,20多年过去,笋农是时候拿起新农具了。
基于之前空闲时在拼多多上卖天目山小香薯的成功经验,2019年底,俞凯打算试试将父亲的雷笋生意转到线上,迎面撞上了突如其来的疫情。
由于独有的松软黄土和砻糠保温,第一茬临安雷笋在春节前就会冒尖,但疫情导致周边的农贸市场封闭,加之物流快递进村困难,往年数十辆货车进村收笋的繁荣场景不再。
笋农们没有其他工作,春笋是他们一年的指望,可即使他们把价格打到底线,依旧无济于事,至于赔上人工费制成笋干,更是赔钱的买卖。
卖不掉的雷笋,只能烂在家里。雷笋的保质期极短,堆在地面,最多三四天就会开始冒热气,这代表已经从笋心开始变质。笋农只能将一车一车的烂笋拉到垃圾站倾倒,或是运回田里做肥料。同时还不能停下上山挖笋的脚步,“一雷满山笋,一夜长七寸,今年不挖,来年春天竹林连人都进不去了”。
彼时,雷笋的热气和笋农吞吐的香烟味儿一同飘向空中,村里弥漫着春笋腐烂的味道。俞凯心想:全国的市场都在经历封闭,线下不灵,线上一定灵。
他先是将自家竹林的雷笋搬到了线上,很快战线在全镇拉开,一个春天过去,於潜镇50%以上的笋,都通过俞凯的拼多多店铺跨过了疫情封锁线。
做雷笋生意,时间是一道坎。因为每时每刻,笋的鲜味都会改变。
2021年,属于俞凯的第二个春笋季过后,他在於潜镇建起了一座近500平米的鲜笋冷库。
之所以要够大,是父亲的经验之谈,“我父亲讲雷笋自体散热,堆得太高会加速变质,只能平铺在地面上”。而冷库的作用并不是长期储存,“刚挖来的笋,经过太阳照射,如果直接打包,别说天南海北,到上海就已经烂掉了。必须先送进冷库降温,打包过程中也要开着电风扇。如果快递员来得迟一会儿,打包好的笋会立刻被送回冷库。”
“一个熟练的笋农6个小时,也只能挖两三百颗笋,不能让这些辛苦换来的笋,坏在我们手里”,俞凯说。
雷笋上路也是分秒必争,为了能以最快速度送到买家手中,俞凯找到自己的发小,在快递公司做主管的李杰。
李杰年长俞凯6岁,两家的房子相距几百米,小时候,俞凯跟在李杰身后跑,长大后,俞凯却成了李杰在拼多多电商之路上的引路人。
早在2020年,李杰便为俞凯的雷笋生意提供快递支持,看着发小的店铺从最初的每天几十单、到几百单、再到过千单,李杰也动了回乡卖笋的心思。
在头一年初试水温之后,2021年,在俞凯的帮助下,李杰从快递公司辞职,全职经营网店,全心研究电商平台规则、租仓库、做品控。
他认为电商势头很好,并且与传统的经销方式相比,电商更容易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目前,俞凯和李杰的两家店铺处于发展和起步两个不同阶段,彼此之间的数据经过比对,可以优化各自的产品结构。
“比之前我单打独斗好多了”,俞凯说。
如今,俞凯的拼多多店铺日均订单在五千至六千单,高峰时日均可破万单,位列拼多多平台“竹笋畅销榜”第一名,一年的销售额超过一千万,李杰也有四五百万,订单最远销往新疆、内蒙古等地,临安春笋的底气,也一单一单地建立起来。
曾经,父亲用20年时间打通江浙沪的雷笋市场,如今,俞凯用3年就将临安雷笋送上了全国人的餐桌,然而破土之后,拔节的声音更加热烈。
又是一个雷笋季,从1月开始,俞凯每天早上8点到仓库,晚上9点回家,每天工作13小时,打单机不停地吐出一张张订单。
期间,时不时有电商新手上门求教,俞凯一边忙活手头的事情,一边有问必答。他并不介意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认为一个人挣钱,不如带老乡一起挣,“这里需要互联网,只有做的人多了,雪球就会滚起来,红利才会来”。
他心里既有野心的翻腾,也有乡村的图景。从前,只有过年几天,泗洲村的年轻人才会呼啦一下出现,鞭炮味还没有消散,就呼啦一下全都不见了。现在,不仅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年长者也活跃了起来。
在俞凯的仓库,有40多个员工,过去都是村子里的老笋农。一车雷笋送来,女人们负责把老根切掉,再按照品质筛选、按照大小分类;男人们则负责打包、搬货。
风来了,竹林萧萧,簇簇拔节,笋农们一头撞入新的故事中,情节快到每一天都不一样。
一个月前,俞凯和李杰商量想试试直播带货,便在朋友圈发布招聘消息。通过面试的是同村的两个宝妈。两人之前都只是在家带孩子、料理家务、帮老人挖笋,没有直播经验,但俞凯乐意让她们试一试。
“因为她们是最熟悉临安雷笋的人,会挖、会看、也会烧笋”,他说到。
或许,假以时日,她们也会成为像俞凯一样的“新新农人”。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平台“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
作为农产品电商第一大平台「注」,拼多多的情况折射出全国的返乡创业大潮,像春笋的内里,怦然充盈,开始一寸寸向上拔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再向上,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势不可挡地冲向新世界。
临安於潜镇交易中心到中午就逐步恢复安静,因为上午的笋最好吃,村民们也至今保持着凌晨挖笋、上午卖笋的习惯。
一上午的喧闹过后,厨艺好的人从切笋的墩子上起身,随手拿起一篮带着泥的雷笋走进厨房。
和冬笋需要费力切开、剥几颗才够一盘不同,临安雷笋的个头很大,外面只有一层薄薄的笋衣,个个都带着清晨竹林湿淋淋的春天气,红箨白肉,坠地即碎。
仓库一角,有一口足够烧几十人饭菜的大锅,用自家草猪肉制成的咸肉切大块,新鲜的小葱随意挽成一个结,再倒进光滑鲜亮的笋肉,本来俗气的肉汤,立马变得灵动起来,又鲜灵又醇厚。
炉火上的汤水,汩汩地翻滚,香气升起,干完活的人们端着碗聚集在锅边,春笋的清甜间咂摸出油脂的咸香,一口一口,小村庄的春光正好。
注:据2020年、2021年拼多多财报显示,2020年,拼多多农产品GMV超过27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零售平台。2021年,拼多多累计产生了610亿件订单,同比增长59%。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