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从立项到上映,需经历若干环节。而影视基地就像电影生产的“车间”,是电影制作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幕后力量。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建设影视基地热情高涨,影视基地如珠落玉盘遍布各地,但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竞争、发展偏离主业等问题。近日,国家电影局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影视基地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有利于促进影视基地转型升级,为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影视基地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全国登记在册的影视基地有300多家,各类影视基地名目繁多,但真正能为影视产业服务的只有30%。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影视基地出现“地产化”倾向,投资者圈地后只顾盖楼、无心主业,让影视基地变味走样。还有一些影视基地缺乏核心竞争力,也缺乏吸引各类人才的政策和条件,陷入比拼造景面积、退税补贴、服务价格等无序竞争。影视基地需提质升级才能更好满足电影拍摄需要,从而在影视工业体系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首先是硬件升级。很多导演吐槽国内影视基地只能拍“小戏”,不能拍“大片”。比如电影《紧急救援》在水景拍摄时就选择了墨西哥的“水棚”,因为那里的海水比例、海底压力、日光等拍摄要素更全,而国内影视基地还不具备这样的拍摄条件。当前,科幻片、灾难片等类型影片的大热越来越凸显电影工业化的重要性。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紧跟影视创作和市场热点的迭代升级,大胆引进新技术,构建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影视基地。
其次是软件升级。中国电影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比如,在宁波象山影视城,从影视烟火枪支使用报备到群众演员选角,都可以在线上完成,极大提高了剧组工作效率;在上海东方明珠数字影视基地,云计算、云储存和云制作构建起强大的数字底座,让影视创作各环节都能精准高效运行。随着“虚拟制作时代”来临,“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地面一组棚”的高品质数字化影视基地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即便如此,数字化后期制作水平仍是国产电影工业化发展的短板。影视基地只有加快数字化转型,才能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影视基地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合理规划。国内影视基地虽然分布广、规模大,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较为严重。比如,沙漠风光、上海滩风光等场景几乎成为影视基地的“标配”,这些外观雷同、功能相似的影视基地,难以形成真正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影视基地也要走“专精特新”的道路。不过,现有传统影视基地也不能一刀切淘汰。应充分发挥各类影棚特长,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投资、不同体量影视剧的个性化制作需求,逐步推动影视作品拍摄提质升级。
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工业化是必由之路。过去一年,我国电影总票房和银幕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电影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影视基地对于提高电影工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快转型升级,让影视基地真正成为建设电影强国的强劲引擎。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