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再见,谷爱凌

几个小时后,冰雪盛会就将落下帷幕,回望16个比赛日,长城内外、中轴线两侧,上演了无数逆风翻盘的奇迹,也记录了冰雪背后的汗水。

老而弥坚的老将们书写着坚持的意义,年轻的一代续写着新的传奇,无论如何谷爱凌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她的每一次出场都伴随着观众的欢呼、挤满记者的采访通道、蜂拥而上的镜头、拉长至几十分钟的媒体采访,和数不清的热搜。

然而,在此之前,大部分非冰雪运动爱好者对“谷爱凌”这个名字相对陌生,是近30家合作品牌如押宝般下注在这支潜力股上,合力将其推向大众。

开赛之后,这张面孔更是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地铁广告、商场立牌、APP开屏和各类无孔不入的讯息通道。

无处不在的谷爱凌和其他冰雪健将,让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为什么品牌方越来越热衷于选择体育明星或体育团体合作?一次次将他们推至品牌主面前的到底是什么?

无论在当下,还是更久的未来,这都是一个值得推演的命题。

12天前,谷爱凌站在北京首钢大跳台上,距离最高领奖台还有一步之遥。1700公里之外的成都,配合其进行冲刺训练的旱雪场工作人员围坐在屏幕前,心中悬着一颗巨石。

最后一跳,谷爱凌选择了向左转体1620度,这是她在比赛中从来没有选择过的动作。她明明有稳拿奖牌的把握,她却拒绝母亲劝她采用保守动作的建议,以从未在比赛中表演的新动作绝杀成功。

94.50分,谷爱凌掩面而泣,电视机前的那群成都人巨石落地,从成都到北京,因为见证,所以期待。

在成都集训的5天里,谷爱凌每天早上10点准时出现在旱雪场的大跳台上,一直到下午3点,不休息、不吃饭。

自由式滑雪是极限运动,风险程度极高,没有人能保证上帝会永远眷顾一个人,每一次出发都可能面对最坏的结果,无论比赛还是训练。据旱雪场负责人介绍,大部分运动员每天的训练时间是2小时左右,但谷爱凌是特例,从地面到跳台出发点,高43米,每天往返70余次,回到酒店后继续2小时体能训练。

防疫措施将工作人员挡在隔离区外,只能看到几秒的腾空动作,肉眼很难辨别出具体的动作,他们依靠耳朵判断训练的情况。在集训的最后一两天,训练场外能听到的欢呼声和掌声越来越频繁,女孩到领奖台的距离越来越近。

20天后,女孩身披国旗,荣耀加身,赛后采访中,这段高强度训练的时光没有被提起,无论是训练中成功的兴奋,还是从空中跌落的寂静,都一同被略过。

在赛事的尾声,记者问出了被网友调侃已久的话题,“谷爱凌到底被关上了哪扇窗?”,她回答:“很多人都是看到我最好的这秒钟,我也有不好的时候,和大家一样。”

在更早的采访中,她也有类似的表达,“他们不知道的是,爱凌摔倒了100次,为了做这个动作努力了六年,爱凌今天滑得不好,爱凌今天不想滑雪……而这些才是我每天的生活。大家不知道,总认为这个很容易,以此归结为天赋。”

说完,她又补了一句“我不想强调这些”,在大众面前,她热气腾腾的笑容之下,跌倒和爬起的过程显得云淡风轻,以至于让人觉得毫不费力。

然而,伤病是所有运动员的必修课,像磨刀石一样打磨着一个人的意志,最终成王败寇。

2016年,13岁的谷爱凌第一次参加成人组的比赛,这意味着,她可以拿到积分,在世界自由式滑雪领域参与排名。

但比赛前一天,谷爱凌发烧到40度,嗓子疼到坐在妈妈的腿上哭。虽然第二天她依然拿到第二名,但回到酒店,她第一时间抱着电脑研究之后的大跳台比赛。母亲安慰谷爱凌:“咱们还生着病,先适应适应就行。”

但谷爱不假思索地反驳“比赛的时候人家不管谁跳过没跳过。”

第二天的跳台比赛,她在肺部不适的情况下,拿到了第一。

她曾经的教练彼得形容她,除了天赋,谷爱凌对滑雪充满热情,总是有一团火焰在围绕着她。“她总是第一个参加训练,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她参加很多的赛事,回家还要跑步和训练,这很少见。”在彼得的训练课上,拉伸是公认最无聊的环节,但谷爱凌每次都希望自己可以比上次拉伸得更好。

“成功不是荣誉的颜色,而是跌倒后的要强。”在一次室内训练中,她一跃而下,大腿磕到泡沫池的边缘,只能躺在地上做紧急治疗,这是纪录片导演们最喜欢的桥段,也是最容易引发观众共情的画面,但谷爱凌把拉了一下口罩,避免展示痛苦的表情。一如她藏起断裂过的锁骨、曾经粉碎性骨折的右手、严重撕裂的拇指和3次脑震荡后的失忆。

当全世界都在为她的天赋喝彩的是时候,她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致敬。分享喜悦的人们更应该了解,直至今时今日,站上数十米高的高台,18岁的女孩依然会感到恐惧。

短暂的比赛日过后,谷爱凌的人生发生剧烈的变化,她像一个缩影,浓缩着一个伟大运动员之所以被选中所要经历和承受的一切。

而这样的故事,不会随着一场盛事就此完结,对于更庞大的体育团体来说,凝结着几代人的倔强。

2月6日,女足亚洲杯决赛,上半场结束,中国女足0:2落后劲敌韩国女足,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女足姑娘们会在潮湿的孟买拿下最终的胜利。

下半场比赛开始,“再来再来!没事!还有时间!”通过信号转播,球场上的声音清晰可见,扳平比分后,女足队员们用身体堵截着韩国队的反击,“没有人缩头,没有人互相埋怨,没有人明哲保身,每个人都挺身而出”。

读秒绝杀,中国女足以3:2逆转战胜韩国女足,重回亚洲之巅。

终场哨声响起,2022年、1999年,中间的23年在一瞬间压缩、重合,给人蒙太奇式的错觉,仿佛那一代被国人称为“铿锵玫瑰”的姑娘们再一次手拉手走向球场。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习惯用“铿锵玫瑰”称呼这一代的中国女足,然而一首歌跨越23年,比起“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或许“再苦再累/无惧无畏”更加接近中国女足这些年处境的真实写照。

2014年2月15日,在与朝鲜队的比赛前,“99一代”最后一个还在坚持的女足球员浦玮宣布即将退役,更像是一个交接仪式。

最后一次出战,34岁的浦玮哽咽着表示:“感谢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

浦玮说这句话时,站在她身后的19岁球员王霜抹了抹眼泪。

中国女足,已经太久没有被关注了。

跟踪报道了10年的女足新闻的央视记者艾婷婷说,大家对女足一直存在一条“关注曲线”:“大赛的时候全民关注,然后迅速降温无人问津,这些年始终都是这样波浪形曲线,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被关注十几天、冷落大半年’的日子。”

在这场胜利到来之前,赞助女足的只有蒙牛等几家企业,屈指可数。 《人民日报》曾报道女足工资微薄,有运动员说:“女孩子都爱美,我们这点工资,买防晒霜和护肤品都不一定够。有时候想买件新衣服,看看价签心就凉了,还是穿运动服吧。”这一切的苦,“只能用坚持来形容。”

女足运动员赵丽娜曾公开说过,“踢球踢一辈子也买不起房”。李佳悦也曾表示,自己要靠接活动接综艺还房贷。

与这些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队员们的体魄。在此前另一场与韩国队的比赛中,常规90分钟赛内,已经有韩国球员累到腿抽筋了,而中国女足拼完了加时赛的30分钟,尚未达到身体的极限。韩国队教练赛后接受采访时,专门提到中国队“身体太棒了”。

然而,之所以攻无不克是每天1万米的训练,“冲也要把对手冲垮”;是疫情期间,被困武汉也要在走廊中训练的坚守;是没有钱、没有观众、没有可以失去的时候,依旧不低头、不认输的决心。

就像是解说员黄健翔所说的:“这才是中国足球应该有的精神。”

王霜是中国女足的核心人物,也是女足精神的灵魂。在她初露锋芒的那些年,球迷称之为“女梅西”。王霜的偶像是C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人们之所以坚持把她跟梅西联系在一起,不外乎两人如出一辙的坚韧。

梅西标志性的进球庆祝动作,是在胸前划十字,亲吻右手,然后望向天空,两手的食指一起指向天堂。他解释,这是在感谢没能活着看到他成功的外祖母。

因为身材矮小,家人曾反对他踢球,外祖母是为数不多支持他的人,是她带着梅西首次接触有组织的足球比赛,并且极力要求教练们,让她小个子的外孙跟年纪稍大的孩子们一起。“踢球的时候,他偶尔会被撞翻在地,并且哭起来,但很快他就会停止哭泣,继续疯跑……”

10岁那年,外祖母去世,也是在那段时间,家人和教练开始察觉梅西的身高似乎是有点不正常,这可能会影响他成为职业球员,甚至影响他做一个正常人。医生的“判决”是如果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他还有一丁点儿希望成为职业球员。

每天注射针剂,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但是他应对自如,用家里人的话来说,好像打针这件事从来就没有发生在他身上过一样。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看起来美好。很多年后,当梅西功成名就,记者拜访他的老邻居时,当被问到梅西以前是不是总是在街上追着球跑,邻居把手放到齐腰高的位置,比划着梅西的身高,然后报以讥笑。

彼时,在家人看不到的时间,少年承受着俯视的目光,经常一个人在球场外看那些身体正常的孩子踢球,并告诉自己,必须用足球证明自己不是被抛弃的那一个。

13岁成为职业球员看似是一个天才少年的故事,但事实上故事的起初,是父亲钢铁厂的工资难以维系每月900元的治疗费用。故事的后来,他在绿茵场奔跑至今,有人说他逆足短板,他就苦练右脚;有人调侃他任意球粗糙,他就每天苦练10小时。

31岁那年,他站在镜头前自白,不被看好过、射空过、疼痛过、失落过、也在曾经无数次跌倒过。

他说:“I wasn’t born strong. I was born for greatness.”(我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这句蒙牛的广告口号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之所以选择梅西,而不是其他的大热球星,是因为梅西在赛场内外百折不挠的精神与蒙牛所说的“天生要强”十分契合。

从2018年这个概念第一次被提及,到如今已有4年,故事也有了新的章节。早在谷爱凌只有16岁时,2019年12月,蒙牛便与她正式签约,宣布其成为蒙牛母品牌的代言人,将“天生要强”的精神向更年轻的一代传递。

面向未来的同时,老朋友之间永远守望相助,在本次女足亚洲杯赛后,蒙牛作为中国足球队的长期合作伙伴,率先公开奖励女足1000万元。

不仅仅局限于商业价值,选择体育明星或体育团体作为品牌合作对象,是运动员与品牌互相筛选、互相背书的结果,“请牛人干牛事”是双方共同的期待。2月12日,蒙牛广发英雄帖,拿出100万征集关于谷爱凌的创意“牛文”。

这是继蒙牛宣布焕新LOGO后,又一出圈动作。短短3天,就收到2883条投稿。在精心筛选出的9条最佳文案里,有网友小缪写道:所谓人生开挂,不过是天生要强。

一个品牌可以长期与一代体育巨星共同成长,最重要的是品牌精神是否与运动员传达出的价值观相吻合,蒙牛的营销策略之所以可以一直高举高打,是因为骨子里相似的“要强”。

1999年,当蒙牛在呼和浩特一间53平米的出租屋内起步时,中国乳业尚处于一片空白。

23年以来,蒙牛不断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峰,从2018年世界杯到2022年世界杯,从绿茵场到宇宙空间站,他们说,到2025年,要再创一个新蒙牛,然而日新月异之中,要强,始终如一。

关键词: 中国女足 职业球员

责任编辑:Rex_07

推荐阅读

当前动态:被高估的大S

· 2022-12-07 15:58:54

dx12和dx11_dx12 DX版本

· 2022-12-07 15:07:10

益阳区号0731_益阳区号

· 2022-12-07 14:55:41

不孚众望_不孚众望的意思

· 2022-12-07 14:57:56

chrome os操作系统_chrome 17

· 2022-12-07 14:59:23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tv.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电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