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母亲河畔的中国】大河村遗址探访数千年前古人的生活智慧

中新网郑州10月15日电(张尼 上官云 陈海峰 吉翔 阚力)试想一下:5000多年前的一个周末,一家人不上班,在三室一厅的家里,蒸几笼包子、摊两张大饼、摇晃着酒杯,是个啥场景?

10月14日下午,“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在这里,数千年前的住宅遗址,发掘出土类似现代电饼铛、蒸屉的陶鏊、陶箅等生活器具,满目琳琅,可以一窥古人的居家生活与智慧。

中新网记者 陈海峰 摄" title="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中新网记者 陈海峰 摄"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中新网记者 陈海峰 摄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是一处包含有仰韶、龙山以及夏、商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距今6800——3500年,文化层堆积厚达12.5米。

据介绍,该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识性遗址,是黄河文化最为精彩的组成部分,参与和见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直至夏、商奴隶制王朝建立的全过程,文化内涵丰富、文化链条完整。

遗址发现于1964年,1972年进行首次发掘,至今已先后发掘26次,发掘面积7000余平方米,约占总面积的七十分之一。遗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790米,南北宽670米,面积约53万平方米,包含有城址、环壕、居住区、中心广场、陶窑区、墓葬区等,功能分区规划有序。

中新网记者 陈海峰 摄" title="5000多年前的三室一厅房基遗址。中新网记者 陈海峰 摄" />5000多年前的三室一厅房基遗址。中新网记者 陈海峰 摄

在一号展厅看到的就是古代村落建筑的遗址,这里一栋三室一厅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给人印象深刻。

“这是5000年前古代先民建造的房屋” ,讲解员韩亚宸介绍,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虽历经5000余年,仍保留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多高的墙壁,其出土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形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探讨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婚姻、家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该遗址所展示的古代建筑墙壁非常坚固,记者在现场对现代仿制的泥墙结构进行了触摸感受,墙面虽不是光滑平整,但坚固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的砖石结构房屋,或者犹有胜之,这充分体现了古人非凡的智慧和娴熟的建筑技术。

中新网记者 吉翔 摄" title="古人用于摊饼等生活的器具陶鏊。中新网记者 吉翔 摄" />古人用于摊饼等生活的器具陶鏊。中新网记者 吉翔 摄

据悉,当时房屋建造过程具体分为堆土奠基、开挖基槽、栽埋立柱、糊泥筑墙、铺设地坪、堆柴火烧和构筑房顶等七个步骤。其中,堆柴火烧是指墙壁、地坪建好后,再在墙内外堆上柴火,用火烘烤泥墙。泥墙经过火烧,呈现出相当坚硬的砖红色。中间木柱经过大火烧烤后碳化,致使墙体形成中空,而墙体和地面经过烧烤变得异常坚固,有一定的防潮保温作用。

除居所外,古人的智慧融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博物馆中,遗址中出土的诸多精美彩陶让人眼前一亮,其中,著名的彩陶双连壶、汲水器小口尖底瓶、药罐、陶杯,以及类似饼铛、蒸屉的陶鏊、陶箅等生活器具,其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图案,器具的实用与多样性,都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上的追求和向往。陶器上发现的太阳纹、日晕纹、星座纹等天象图案,更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

中新网记者 吉翔 摄_副本" title="彩陶盆。中新网记者 吉翔 摄_副本" />彩陶盆。中新网记者 吉翔 摄

古代先民们在大河村生息繁衍达3300多年,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古人一代又一代贡献的生活智慧,正如博物馆展出的序言中所说,大河星空灿烂,照亮了华夏文明前进的足迹。(完)

【编辑:于晓】

关键词: 遗址 生活 人的 古人

责任编辑:Rex_07

推荐阅读

当前动态:被高估的大S

· 2022-12-07 15:58:54

dx12和dx11_dx12 DX版本

· 2022-12-07 15:07:10

益阳区号0731_益阳区号

· 2022-12-07 14:55:41

不孚众望_不孚众望的意思

· 2022-12-07 14:57:56

chrome os操作系统_chrome 17

· 2022-12-07 14:59:23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tv.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电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