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常德10月15日电 (钟爽)碧波穿城过,紫菱泛湖上。秋季时节,常德城河水波光粼粼,一条如玉带般蜿蜒在城中心的千年古运河——穿紫河上一派秀丽风光,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很难想象,如今河水清亮、绿植环绕的穿紫河原先是常德城中一条封闭的污水河。
中新网记者近日跟随自然资源部组织的采访团走进湖南省常德市,体验这座千年古城如何完成解涝治污、化身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完美蜕变”。
穿紫河一景 钟爽 摄据了解,穿紫河原是经流常德市城区的一条千年古运河。上世纪80年代,穿紫河因水系改道被迫切断了水源供给,变成了无法自净的“断头河”,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为了从源头上解决穿紫河的污染问题,优化百姓居住环境,据常德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胡少华介绍,从2004年开始,常德市实施了两轮治理,包括与德国汉诺威政府等合作,启动了穿紫河生态治理工程,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将无数大小“海绵”与穿紫河连通;同时,穿紫河流域开展了全线截污、降堤修闸工作,建起新型泵站及生态滤池截流降污,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经过不懈努力,穿紫河河水被重新盘活,水质由过去的劣V类逐步恢复至III类。早年间“城中污水河”的踪迹早已一去不复返,中断近40年的千年古河穿紫河终于重新开航。
穿紫河“复活了”,然而洪涝灾害却时时“发作”。常德素来以雨水多著称,如何化解洪涝灾害,提升城市自净能力,让常德百姓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呢?在这个问题上,常德市摒弃了过去为单纯抵御洪灾而将洪涝“排出城外”的老观念,改换了调蓄新思路。通过改造修建雨水泵站、调蓄池、生态滤池的手段,在提升全市洪水调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天然降水的净化能力。据了解,在近年降雨突破177.8毫米的极值下,常德城区无大面积积水,穿紫河流域无内涝发生。城市不再内涝了,清洁的水质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质保障——通过数以万计的投放,白鲢、养鲢、螺、蚌现在已然成为穿紫河的“忠实朋友”。
穿紫河沿岸常德河街景观 钟爽 摄如今,穿紫河旧貌换新颜。清清水波上“水上巴士”穿梭其中,沿岸芦苇绿植遍布。穿紫河上,德胜桥等桥的桥洞上描绘着精美的历史人文壁画。大小常德河街、长廊戏台、观景平台及德国风情街纷纷沿穿紫河岸建起,穿紫河带俨然化身为一座新兴旅游景区,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休闲度假,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同时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岗位——这条千年古运河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金腰带”。
据统计,今年“十一”国庆小长假期间,常德大小河街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穿紫河游船接待游客5000余人,船票收入约100万元。截至目前,2021年穿紫河风光带已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9200万元。自2016年10月常德河街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5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5.6亿元。此外,常德穿紫河旅游带提供就业岗位近1万个,增加就业人数约2万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常德这座千年古城对家乡人的真切愿景。常德人通过不懈努力换来了今天的青山绿水。崭新的“绿色生态名片”已经擦亮,久远的城市记忆随之焕新。绿水青山常在,人与自然共生,由千年古运河穿紫河带来的故事还在娓娓道来。(完)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