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9月17日电 题:铁路“货车车辆医生”:检车锤敲击出“后浪”之花
作者 李小静 夏文博 郭军
九月的广州持续发布高温警报,热浪席卷着铁路股道。近日,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北车辆段广北南运用车间到达场,不时传来火车汽笛的轰鸣声。由于附近没有遮蔽物,白天的作业现场就像一个大烤炉,货车检车员杨思敏正双腿“骑”在70多摄氏度高温的钢轨上,左手拿着手电筒,右手握着检车锤,俯身对车辆进行“诊断”。
这个27岁的小伙子,皮肤有些黝黑,腼腆的脸上总挂着淡淡的微笑,身材瘦小却力气十足。当工友们谈起这个入路仅五年的小伙子时,个个齐竖大拇指,满口称赞。有的人说他是“典故王”,有的人说他是“多面手”,还有的人说他是“发明家”。
正如不少年轻的大学生毕业生一样,刚入路时的杨思敏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小伙子,认为货车检车员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无非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步伐和动作。可当他真正接触后才发现,其实每一个岗位都不平凡。
铁路“货车车辆医生”杨思敏 广州北车辆段供图“货车检车员主要负责列车技术状况的检查,行业被称之为“货车车辆医生”,工作繁重,每个班平均每天检查车辆300多辆,弯腰、下蹲900多次,检查上千个零部件,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杨思敏向记者讲到。
同时,货车检车员还要掌握不同车型的构造差异和检修技巧,要求在短暂的技检时间内,无死角地检修车辆故障,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开出。
由于货车检车员是“四班倒”,缺乏规律的作息时间,单一的作业流程和巨大的体能消耗,让杨思敏难以适应,心里产生了巨大落差,暗想着:“自己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每天却要干这么累的活。”
工长利炽权似乎看出了杨思敏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思敏,虽然我学历没你高,但我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检车员,你还需要学习很多知识。你看,这把小检车锤,一头尖,一头平,尖的那头告诉我们要努力开拓进取,平的那一头提示我们要脚踏实地、精检细修。我们检车员的工作,就如这把小小的检车锤,看似简单,要做好却很不容易。”
在沉思之后,杨思敏深深地感受到了检车锤的分量,调整了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检车员的工作中。
非货车专业出身的杨思敏,干起活来并不像其他专业对口的职工那么得心应手,对他而言,每一项工作都是从零开始。为了和同事缩小差距,杨思敏把“每天比别人多干一点、多问一点,每天就多进步一点。”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天勤学苦练基本功,认真钻研业务技能。
铁路“货车车辆医生”杨思敏 广州北车辆段供图“当时很多老师傅见到我都躲得远远的,大家都被我问怕了。”谈起刚入路的情景,杨思敏打趣地说。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杨思敏完成了蝶变,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货车检车员。
为了更好地提高发现“典故”能力,他每次下班后都守在工长室的电脑前,查看各车间发现的车辆典型故障,学习不同车型已出现的故障和新发现的故障,总结出了一套“摸、探、看、敲”的检车技巧。在之后的现场作业中,一般人一眼而过的地方,他总是要多敲上几下,别人探身扫视的配件,他硬要趴下多照几下、多看几眼。渐渐地,他的“典故”发现量逐月增长。
而后他积极参加技术比武,先后获得了段、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货车检车员全能第一名,集团公司大学生技能竞赛全能第二名,被授予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如今,杨思敏已从当初刚入路之时的青涩学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后备工班长,在面对近些年取得的丰硕成绩时,他说:“我深信学无止境,要坚持空杯心态,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业务理论,不断储备铁路新知识,熟练掌握新技能,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综合业务水平。”(完)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