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可是,对于79岁的芦工来说,这一天是他的重生之日。“感谢深圳市人民医院,又让我多活了20年。”芦工激动地说道。2022年4月11日上午,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伟等人前往芦工家为他庆祝换肝“20周岁”生日,芦工也准备了一面锦旗回赠深圳市人民医院。
左一芦工
20年前的那天,他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
芦工退休前,曾是大亚湾核电站的一名工程师。20年前,芦工因消化道出血、晚期肝硬化、肝脏占位性病变来到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明确诊断后,医院立即组织并成立了以余小舫、鲍世韵、任永功、吴胜楠、吴诗品、徐金锋、张卫红等专家的多学科肝移植MDT团队,学科涉及肝胆胰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科、感染内科、超声科等多个科室。经过多次的多学科讨论和充分准备后,在20年前的4月11日,医院顺利为芦工完成了肝移植手术,此次手术也是深圳市首例原位肝移植手术。于是,4月11日这天,芦工把它定为自己新的“诞生日”。
术后,芦工各项指标慢慢回到正常水平,暗淡的脸上也逐渐红润起来,住院1个月后,芦工就康复出院了。
“当年的余小舫副院长对我的治疗过程做了详尽的组织安排,为了给我寻找合适的肝源,鲍世韵主任背着包外出七次,为找到与我相匹配的肝脏。真的非常感谢。”芦工说道。
“他是非常好的患者,特别配合我们的所有工作,对我们医院非常信任,对于医生的医嘱,芦工都认真执行。”深圳市肝胆胰外科主任鲍世韵回忆20年前芦工的手术和治疗过程时说道。
这次肝移植手术是深圳市首例原位肝移植手术,在2003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又成功完成了广东省首例婴幼儿“亲属活体供肝肝移植术”。
医患情深,20年间,他一直心存感恩
肝移植患者5年存活率是80%,20%的死亡几率绝大多数发生在接受移植的第一年,而这一年中,80%的死亡率发生在头3个月。芦工挺过了肝移植后的100天,1年,5年,10年,15年,现在已经是第20个年头了。
“之前是每年做一次体检,现在是每季度检查一次。每次肝功能的指标都非常正常。”芦工妻子说道。
由于身体恢复很快,退休在家的芦工闲不住,开始计划自己的老年生活。芦工还是社区的活跃分子,兼职所在社区的老年协会会长长达8年,经常带着一两百个老人唱歌跳舞。完全康复后,芦工在家人的陪伴下去遍了祖国的各个景点,甚至出国游历了好几个国家。现在,芦工已经退下所有职务,在家积极锻炼身体。
对于20年前的那次成功移植,芦工和家人一直都心存感激。这些年,芦工和深圳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一直都没断掉联系,甚至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芦工及家人经常把自家做的好吃的送到科里,许多次医生们下手术后回到科室,发现办公室桌子上突然多一盆腊肉,或者是一碗煲好的汤。“都不用猜,肯定是芦工夫妻俩送来的。”鲍世韵说,这些年来,芦工早已不只是医院的患者,而是他们的亲人。每次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带来给医护人员分享。芦工的妻子,还亲自缝制香包,经常送给科室里的医护人员。为了感激医务人员的救命之恩,这些年,每到4月11日这天,芦工和家人都要去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和医护人员一起庆祝“生日”。
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科室
20年来,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从当时只有34张床位的小科室发展成为目前深圳市规模最大、技术最强、设备最先进且诊治肝胆胰外科疾病的专业化重点学科科室。
2021年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中,科室排名第88名,是深圳市普外科唯一进入全国前100强的科室。据介绍,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开展了全国首例手助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广东省首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深圳市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肝切除术等复杂肝胆胰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位居广东省前列。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