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规划发展,为深港影视产业合作打开了广阔空间。如何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如何延续香港影视昨日辉煌?如何开创深圳影视新篇章?在政协第七届深圳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大会发言环节,市政协常委、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建议深圳出台影视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在前海规划设立“深港影视产业园区”,将香港优质的影视产业要素引进前海,形成深港影视合作发展的聚集效应。
基础:票房稳居全省第一,两地文创交流频繁
作为华语电影的代表,香港影视产业虽有所衰退,但其资源和产业能力仍极具影响。同时,深圳院线与市场占优。从院线来看,全国50条电影院线,在深院线有26条,落地深圳电影院线比率54%;从市场票房来看,深圳电影票房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城市票房第三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稳居广东省第一。
此外,深圳影视技术有基础。深圳拥有中宣部“电影质量技术检测所南方中心”、与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设立的“数字电影技术研究实验室”等电影播放质量、安全播放标准领域的高新技术实验室。且深圳影视摄制资源占优,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影视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深港两地的文化创意产业近三十年主要集中在电影技术和创作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从2016至2020年,香港与深圳企业合作出品了包括《叶问4》《拆弹专家2》在内的29部影片。前海正在积极推动深港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发展。
困境:人才、租金等要素流通限制,缺乏专业服务机构
然而,深港两地的影视产业合作仍然存在流通要素限制及政策扶持有待完善等困境。具体而言,CEPA框架下的负面清单对电影院服务、电影或录像的制作和发行服务、广播和电视服务等商业领域仍然保留不少限制性措施。深港间人才、物资、资金等要素流通限制严格,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深港两地电影产业主体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
政策扶持方面,影视产业的管理机构设置仍不甚明确。深圳目前没有可以与上海、北京相关政府机构相对等的专业管理和“管家式”的服务机构,且影视产业管理链条各个环节的人才储备都存在结构性欠缺,管理和服务机制较北京、上海落后。此外,影视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深圳市缺少如北京电影学院等高层次专业影视人才培养基地,本土影视人才的培养缺乏“源头活水”。
不难发现,深港影视产业的合作只处于初级阶段,香港影视头部企业尚未落足深圳;而深圳影视企业虽已有一定数量,但缺乏代表性龙头企业,头部引领效应无从谈起。深圳市影视基地的规模和知名度不够,较横店和象山等国内著名影视基地有较大差距,高标准、专业化的数字化摄影棚更是处于稀缺状态。
建议:出台影视产业配套政策,将香港影视产业要素引入前海
为避免香港电影市场继续萎缩、电影人才流失等问题,同时进一步激活深圳影视行业发展,巢乃鹏建议深圳出台影视产业配套政策,参照上海、佛山等地经验设立“深圳市影视服务中心”,用“一条龙”服务减少影视产业发展的落地成本,实现政府政策和产业资源的高效对接。
同时,出台深圳影视发展专项扶持政策,设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影视产业发展基金,重点面向香港影视产业优质资源的引进、深圳本土影视产业要素的培育。
产业政策的推出还要落在实处才能激活市场。巢乃鹏认为,深圳应当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协会,打造大湾区影视产业在资源对接、项目沟通、设备租赁、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宣讲等工作中的专业协调平台,为港澳影视从业者融入内地市场提供必要协助。
此外,充分利用前海深港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契机,在前海规划设立“深港影视产业园区”,将香港优质的影视产业要素引进前海,形成深港影视合作发展的聚集效应。
发展影视产业基地,引入香港成熟培训体系
作为科创之城,巢乃鹏认为深圳应当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扶持建设国家级数字电影技术研究实验室,努力攻关电影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建立中国数字电影标准输出体系,实现电影产业核心技术国产化的目标。同时,大力发展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型影视产业基地,建立电影工业技术资源集中、交流合作活跃的电影产业园区。加强“数字技术+类型电影”的生产模式,将深圳的数字电影技术与香港的类型电影传统有效结合。
香港影视的蓬勃发展和成熟且完善的培训体系分不开。巢乃鹏建议,深圳应当利用香港影视传统优势,在前海“深港影视产业园区”成立影视技术培训基地,引入香港优秀影视师资和成熟的培训体系;充分利用深圳数字技术的优势,强化影视后期数字特效技术、人才的培育。
同时,在深圳发展高层次影视专业学历教育机构。依托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艺术学部的资源优势创办电影学院,由深圳香港两地合资,深圳大学提供场地、设备、管理,香港地区提供国际化师资队伍。
他还建议应当为人才发展留足空间,为中低端的影视配套人力资源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在影视产业基地加强廉租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影视从业人员的生存、工作以及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