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焦宇炜 通讯员李合群
又是一年夏收时。在“中原粮仓”祥符区的“四好农村路”上,车欢机忙,公路旁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麦香,“三夏”生产呈现出一派繁忙丰收景象。小麦收割机轰鸣着驶入麦田,收割、脱粒、秸秆粉碎、麦粒装车、运输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资料图)
祥符区科学谋划设计农村交通建设项目,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相结合,建好骨干路,打通“断头路”“瓶颈路”,修通产业路、机耕路,实现了有效对接、互联互通,全区345个建制村、883个自然村(组)全部通硬化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快节奏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生产和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各主要粮食作物耕、种、管、收综合机械效率超过90%。
农机下田不再愁
“机声隆隆镰不见,笑语盈盈粮满场;昔日劳作苦一月,今朝须臾喜归仓。”这是夏收今昔对比的真实写照。
昔日为何不弃镰收割,答案就是路不好。从南北上的收割机团队必经祥符区,农机手怕难进难出、误工误事,不愿停留收割,当地农民兄弟在路上挽留不住,只能眼巴巴地望而远去。伴随着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提速,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不断扩展,全区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农村路网越织越密,交通微循环越来越畅通,农民群众上路拦收割机的尴尬场面早已成为历史。
“祥符区小麦面积大,路也好,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服务周到,是我们北上收割机团队抢手的好地盘,提前一个月就与当地农机部门、农业合作社联系好,准时到达、即时收割。”山东“麦客”负责人高先生介绍,水泥路四通八达,直通田间地头,不用发愁进不去、出不来,来回转场非常方便,收割效率成倍增加。
60岁留守人员轻松夏收
轻风摇细麦,浅水出新秧。“麦快熟了,回家割麦……”这是过去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兄弟回家收麦的招呼语,一心想早点回家收麦,去分享辛勤劳作带来的丰收喜悦。“俺家种了15亩小麦,大型收割机一个小时就收完了,收购小麦商户车辆就停在地头路边,直接交易、过秤装车,省时、省力、少抛撒麦籽。”罗王乡鹅赵村留守村民孙景才乐呵呵地说。
今年,祥符区95.25万亩小麦全部使用大型收割机收割,10天左右收割完毕,极大解放了劳动力,近6万外出务工人员不用再为夏收临时返乡,在家60岁留守的中老年人就能轻松夏收。
“米寨村自从实现了‘村村通’和‘组组通’公路后,如今还实现了‘户户通’,而且乡村公路还与生产水泥路相接,道路绿化、美化、洁化,全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别说有多便利了,咱老百姓就像做梦似的一下子迈进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新时代。”祥符区杜良乡米寨村党支部书记孙继涛介绍说。
往年“三夏”非常忙,仅割麦打场少则半个多月,还不算整田插秧时间,即劳累又误农时。“今年俺村3300亩小麦全是大型收割机收割,一个星期就收完了,接着农机耕耙放水整田,插秧机插秧,10天搞定夏种。”孙继涛说。
交通强农保丰收
“三夏”生产,交通先行。近年来,祥符区交通以服务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为己任,连年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安全生产文件,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在农忙关键节点,提前对农机主要通行路段进行养护维修,全天候巡路、查险、除患,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以满足当地农机和跨区农业机械作业需求。
在今年开展的以服务春耕生产养护大会战、安全生产百日行动以来,已出动人工2000余人次,动用机械200余台,对县乡主要道路进行全面养护,打造以符合“十无”管养标准、“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为农资下乡、农机进田、夏粮运输、打赢夏粮丰收保卫战提供可靠保障,交通强农有效助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