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天天报道:“新型毒品”“寄递涉毒”……毒品犯罪新情况新特征需警惕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王奕颖 记者 屠瑜)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实施十五周年,适逢第36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今天下午,长宁区检察院举行线上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去年以来打击涉毒刑事案件的工作情况,对毒品犯罪的新情况、新特征进行重点提示。

图说:发布会现场。长宁区检察院供图

2022年1月至今,长宁区检察院共受理涉毒刑事犯罪案件26件31人,批准逮捕1件1人,提起公诉6件7人。新型毒品案件数量在全部涉毒案件中占比达七成以上,已成为禁毒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该院所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呈现以下特征:

新型毒品“披上”花式伪装。不法分子将新型毒品包装成奶茶、巧克力、糖果、饼干等饮料和食品,吸引迷惑不知情的群众,逃避查处掩人耳目。近年来,司法机关在打击毒品犯罪中发现,新型毒品摇身一变成为“神仙水”“开心水”“邮票”“小树枝”等,翻新变化速度快,外观形态不断翻新。

犯罪分子凭借新型毒品迷惑性、伪装性强的特点,使用极具诱惑力、煽动力的字眼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尝试,一些防范意识不强的年轻人很容易被诱骗诱导,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受到毒品侵害。

新型毒品衍生犯罪危害大。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一般指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合成的毒品,即除传统的阿片类、大麻类、可卡因类以外的其他毒品。现实案件中常见的是以合成大麻素为代表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以及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吸食新型毒品可以使人在短时间内精神兴奋、产生幻觉,同时对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造成损害,连续使用更会造成大脑神经细胞严重损伤甚至退变,导致机体的其他系统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型毒品的麻醉功效,进行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还有的人吸食毒品后自控力下降,出现幻觉,驾驶机动车上路,甚至实施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行为,社会危害极大。

“寄递涉毒”成为毒品交易新手法。传统的毒品犯罪中,面对面交易、零包贩卖等行为模式占据绝大多数。但随着物流快递的日益普及完善,代购、闪送或匿名包裹寄递成为新的毒品交易方式。在长宁区检察院受理的案件中,有的寄递从业人员明知包裹有“问题”,禁不住高额利益诱惑,违反实名收寄、开箱验视等规定,铤而走险充当起毒品交易的“二传手”;有不法分子受境外人员委托,接收含有国家管制精神药品的国际快递,再转交给下家,导致管制精神药品流入市场;还有人试图通过伪造包装逃避检查蒙混过关,将国家管制精神药品套上保健品外壳,从国外邮寄入境。

发布会上,检察官再次提醒广大市民,要及时关注了解禁毒知识和法律规定,对新型毒品保持必要的防范戒备意识,具备基本的识别判断方法,保护自己不受毒品侵害,共同筑起拒毒防毒的铜墙铁壁,维护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