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20日,门脉高压介入诊疗学院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正式挂牌成立。依托中山医院雄厚的介入临床和科研实力,该学院将为有志于开展肝硬化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介入诊疗培训。首届TIPS培训班也同期举行,吸引了来自国内的一线医疗人员线上线下共同参与。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主任颜志平教授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主任颜志平教授表示:“我国肝病患者人数众多,是全球肝病负担最重的国家,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超过了700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近年来,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门脉高压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门脉高压的早期识别与分级、积极干预与精准治疗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可以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因此,我们成立门脉高压介入诊疗学院,以期待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能够参与到介入医学的学习和交流中来,从而实现四个‘有益’:有益于我国门脉高压介入诊疗和临床操作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益于促进该疗法的普及和推广、有益于增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益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和临床上的声誉和影响力。”
门脉高压是指因门静脉系统压力持久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门脉高压的高发病率和凶险的并发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门脉高压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不断进展会引起相关并发症,如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的发生和发展,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在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压力评估、压力降低以及并发症干预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门脉高压的危害性在于由不同病因导致的门静脉压力增高而引起的并发症,因此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方法降低门脉压力,可以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血管介入可以利用其独有的血管处理优势,改变门静脉血流量,实现门脉压力的下降,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5种方法:分流、减流、断流、疏流和复流。
作为一项新兴的主流疗法,门脉高压介入诊疗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比如消化科、急诊科、外科、影像科等等,因此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目前在我国的使用率尚待进一步提高。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于20 世纪90 年代初被引入中国,通过支架连接门脉与肝静脉,有效降低门脉压力,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门脉高压并发症。其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一直被业内誉为“介入手术皇冠上的明珠”,这也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此次,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此次派出了十余位教授领衔,将覆盖从检测诊断金标准和最新指南解读,到针对多项病症的实操TIPS策略和技术、多学科诊疗等丰富议题,并在配备先进的介入设施和设备的专业环境下,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提供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在内的全面培训,以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门脉高压介入技术和最佳的临床实践方法。
早在1988年,中国介入放射学奠基人林贵教授在中山医院创立了介入放射诊疗中心,成为国内最早开展介入放射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2010年,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正式成立,是国内唯一的介入治疗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的核心科室。多年来,中山医院在门脉高压治疗领域拥有着广泛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包括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穿肝曲张静脉栓塞术、经皮穿脾脏门静脉置管、直接性门腔分流,及多途径、联合运用多种介入技术治疗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等。随着“门脉高压介入诊疗学院”的正式挂牌和开课,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参与到介入治疗门脉高压的工作中来,成为全国门脉高压治疗与研究领域的重要基地,为门脉高压防治做出更多的贡献。(朱文)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