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深圳如何打造治理“最后一公里”,这本新书给出十条建议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日前深圳知名民间智库马洪基金会举行《深圳基层治理创新案例研究》新书发布暨基层治理研讨会,该书由其在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资助下编著出版,通过系统总结、分类,呈现深圳市、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基层治理实践,并向各基层政府单位、社会组织、工作者提出基层治理十建议。


【资料图】

“治理一定是多元化的、多主体的、多方位的,是相互影响、相互演化,之后达至和谐与稳定。”本书顾问、马洪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从书名解构延伸至两会报告解读,强调了安全、稳定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

讲述深圳基层创新和实践故事

马洪基金会项目总监吴泽婷表示,基层承载和分解着第一线的压力,各类问题纷繁复杂。与同类书相比,此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这本书是马洪基金会发动相关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研究院、智库百人会等单位和群体共同编写,是对马洪学术研究精神的传承,是深圳基层社会调查的成果展现;二是所涵盖的七大领域相互关联,是基层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呈现的是深入基层一线“实操者”“参与者”和“观察者”总结提升后的创新实践。

“这本书代表深圳基层创新、讲述深圳基层故事、总结深圳基层实践,是马洪基金会开拓基层治理研究领域交出的重要答卷。”吴泽婷说。

针对当前基层治理存在成本高、碎片化、治理主体不明晰等问题,马洪基金会副总召集人、深大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则建议探索深圳基层自主治理体系,逐渐打造不需要投入就能够自主运作的“廉价的政府”,为全国基层治理探索新路径。

深圳市先行示范区湾区组专家张克科表示,社区组织要多元化、社工责岗要专业化、社区治理要规范化、社会融合要参与化。他提出马洪基金会的调研要下沉,智者要入情入理,案例要入册入实,向党政机关提出一些“耳目不一新”的调研成果。

马洪基金会副总召集人、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则认为,当下的基层治理有一些固有模式,但都不是真正的模式,是不可持续,不可大面积推广的。“我们一直倡导的《物业管理条例》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范围不全面、有偏颇等。建议降低城市物业管理的基层治理门槛,使业主大会具有法人地位,承担责任,真正地解决问题。”杨勤说。

提出“党建引领”等十个基层治理建议

经提炼总结,该书向各基层政府单位、社会组织、工作者提出基层治理十建议。

建议一: 党建引领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个“逻辑体系”,关键在于优化治理主体权责关系,重点在于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综合能力,以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多重成效。

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构建一个多级联动、多方互动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利用“统一战线”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

建议二:公开透明

 落实打提前量的政务公开,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更应做好精准公开,使“公开”走进群众生活、走入企业生产。

 将公开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的不同环节,以公开透明推动两者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接受社会监督反馈,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建议三:科技赋能

 在基层治理中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智慧治理新模式,打造基层智慧治理新平台。

 将基层治理的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用科技手段给社区治理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为社区精细治理、精准服务提供支撑。

建议四:群众为主

 以社区服务居民需求为导向,聚焦居民关心问题,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 针对群众关注的物业纠纷、劳资纠纷、重大工程层层分包等突出矛盾,可建立社区风险评估机制,采用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式,强化基层的综治维稳工作基础。

建议五:协商回应

 打造新媒体交流平台,拓宽民意沟通渠道,推动政府部门适应网络议政新型协商治理平台模式,以民主协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建议六:资金支持

 盘活和引进第三方资源,通过“政府购买、企业捐赠、基金支持、服务收费”等方式汇聚资源,推动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

建议七:社区文化

 用现代化的形式及方法重新诠释和解读社区文化内容,构建良好的基层人文环境,内化到基层多元主体中,共同打造以文化为纽带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建议八:心理健康

 关注弱势群体、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以被服务对象为中心,链接政府、司法、医疗、社会组织等资源构建覆盖基层的心理服务网络,提供全过程、长期性和精准化的服务。

建议九:多方参与

 通过明晰主体角色、构建“一元多核”基层治理格局、推动公共空间营造,推动社会工作参与城中村的服务和治理。

 通过“产、学、社”结合的方式,推动基层调查研究,广泛链接群众,提高基层主体的参与意识,增强参与能力。

建议十:人才培养

 完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社区服务者的专业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 通过积极心理治疗的平衡模型来介入社区服务者的职业倦怠问题,着手微观、着眼宏观,营造自我关爱的氛围。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9

推荐阅读

微头条丨深圳,开耕

· 2023-03-29 09:43:07

数字时代 田园不远

· 2023-03-29 09:38:48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tv.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电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