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海诚灾难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铃芽之旅》终于在影院上映啦,大家看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呢?是不是有点一头雾水的感觉呢?其实有这种感觉很正常,这不是作品的质量不行,也不是观众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整部电影中都充满了传统的日本生活和民俗,如果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没有深入了解的话,电影里的很多剧情我们就体会不到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那自然而然也就会出现观感较差的情况。
很多人觉得《铃芽之旅》是一部爱情片,但实际上这部片子的本质是一部冒险成长公路片,爱情只是点缀,新海诚在特典里说了他一开始想写双女主,但是因为被制片人否决了所以才加了爱情线,这或许也是爱情线为什么那么突兀的原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内容方面,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立意和深度很高,虽然剧情有瑕疵,但是整体观感却很不错,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很多剧情我也看的一头雾水, 直到铃芽和阿姨吵架时说的那一句:“我又没有要求你管我,是你说让我来你家的”,我这才发现原来理解不了剧情不是新海诚的问题,而是我已经长大了。
我原本理解不了为什么要有铃芽和开民宿的女孩要有调侃男的的情节,但是现实就是青春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八卦一下。我理解不了为什么突然男女主感情线突然升温,但是青春期的孩子真的会有那种他是同龄人里对我最好的,我最喜欢的,我要和他过一辈子之类的想法。
铃芽跟大臣说要不要当我家的小猫,大臣特别开心,到后面二人吵架大臣又变瘦弱,完完全全契合铃芽和阿姨的亲情线,区别在大臣当真了,但是在添麻烦,所以铃芽讨厌有了讨厌他的情绪,而另一方面,铃芽也拖累了阿姨,但阿姨还是爱她。看完这一段之后,相信很多人都真正的感受到了长大是既可惜又可悲的。
接着我们再整体的看一下这部电影的主旨结构,首先,故事上总共分了三层,第一层就是表面的恋爱故事,也就是很多人觉得感情过于唐突,女主恋爱脑的这层。
第二层则是女主还是铃芽这个人,但是男主其实是一种精神。铃芽邂逅男主,和他旅行,其实是表明铃芽获得了这种精神,所以为什么男主全片四分之三时间是把椅子,因为新海诚在有意的淡化男主的“人”属性。男主最像人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女主去救他,她自言自语说自己想活的时候。那边属于马上女主要亲上去了,再不加点人属性没法看了,第一层的故事要圆不下去了。
那么说回男主代表什么属性,先从背景来看,故事里蚓厄会引发地震,一开始的新闻里说这次地震没引起海啸,后面暗示女主的妈妈是死于海啸,所以其实可以说女主的妈妈是被蚓厄夺去的。
而男主的工作是闭门师,是直面蚓厄并封印他们,这是什么呢?这其实是一种直面天灾,对抗天灾的勇气。女主小时候误入了常世,之后被姨妈收养,生活在乡下,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暗示,暗示女主从失去母亲后一直处于一个逃避人生的状态,所谓的乡下也就是避世的态度。而她遇到了男主后,其实是暗示她获得了去面对的精神,她在一路上去直面当初夺走她母亲的蚓厄,后面男主变成要石后,男主的爷爷让她不要插手了,她才说出了现在被一堆人嘲笑的那句话。
最后,有人拿《铃芽之旅》跟《深海》做对比,我觉得这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两部作品的内涵都不一样,新海诚的动画最可贵的是做到了艺术性、立意、商业性的高度融合统一,我们的动画电影,甚至我们的电影,大部分现阶段都还有顾此失彼的感觉。
我最欣赏的是新海诚电影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人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铭记灾难?他不是通过说教,而是用一个浪漫色彩的奇幻故事引起观众共鸣,借助于此表达自己“现在或许很黑暗但未来一定会好”的想法,类似的主题如果稍微没弄好就有“站着说话不要疼”的感觉,只有细节、大量的细节、画面的、情感的,才能让人有强烈的共鸣,完全没意识到有丝毫的说教感。
最后的最后,《铃芽之旅》的受众面很广,从现在的票房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一天一个多亿,如果是放在春节档,总票房达到30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而《深海》的总票房才不到十亿,所以说受众范围的不同觉得了这两部作品天生就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此外,《铃芽之旅》还有新海诚导演的个人魅力加成,这一点也是国内大部分作品所不具备的优势,毕竟我们还没有出现过哪个导演能把成系列的动画电影都做到很优秀。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