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深圳地图,大沙河呈倒“L”形,如一条蜿蜒美丽的“绿色飘带”“城市项链”,把深圳市南山区南北两个片区串起,构建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质。
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让我们再次走近大沙河。
这条河,流淌着科技创新之水,栖息着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照映出人水和谐的幸福脸庞,成为“绿美南山”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
(相关资料图)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重,城市管理与生态修复并举,民生福祉与山水湖草共融。一条河的美丽嬗变,来自一群人的坚守拼搏,见证一座城的成长变迁。
水清、岸绿、景美
“绿色项链”绽放光彩
5月30日,南山区首批两个区级湿地公园正式挂牌,其中包括大沙河生态长廊九祥岭区级湿地公园。
这是一个一河两岸多层级绿地的带状城市公园,是大沙河生态长廊及深圳湾城市绿化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平台。
不仅有“藏”在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全线都是风景宜人、生态宜居、美丽宜游。去年,“深圳市大沙河生态长廊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漫步大沙河畔,芦苇茂盛、白鹭翻飞,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在温度不断攀升的深圳,这样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仿佛能够消解暑气,带给过往游人一丝清凉。
很难想象,早些年间,因河中行驶大量采沙船,周边居民盖房也直接从河里取沙而得名的大沙河,在2016年初时河面垃圾泛滥、污水横流,水污染成为这座城市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曾让人退避三舍的大沙河要想实现蝶变,实现“水清”是第一步。
近年来,南山区大手笔投入实施治水提质,重点对大沙河开展雨污分流、补水增容和驳岸生态改造等综合治理,流域内744个小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大沙河日渐重焕生机。明确“源头减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的全流域系统治水思路,坚持雨污分流、三水(污水、初期雨水和基流)分离理念,重点解决源头问题,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同时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打造出大沙河这一深圳治水标杆。
“水清”之后,更要“岸绿”。在河道本身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在大沙河生态长廊提升过程中,针对大沙河现状问题,坚持以科学方法保护大沙河的原生态环境,并致力于修复现状的生态。通过移除大沙河湿地、绿岛内的外来入侵植被,补植乡土湿地物种,并在建成后定期清理,以使大沙河的生物构成更本地化、健康化。秉持生态优先的基本理念,在规划建设中采取了多角度的考量,务求寻找到一条综合解决之道。
在河道本身生态修复的基础上,一方面,项目通过水资源的管理、生态栖息地的营造等措施,修复大沙河的自然形态和现状生态系统,移除大沙河湿地、绿岛内的外来入侵植被,补植乡土湿地物种,并在建成后定期清理,使大沙河的生物构成更乡土化、多样化。
另一方面,通过与大沙河公园、塘朗山郊野公园、九祥岭湿地公园、西丽水库等重要生态型绿地节点无缝串联,构建更系统的生态格局,增强河道本身的生态韧性。
“岸绿”之外,更有“景美”。根据河道两岸的不同特点,将整条大沙河生态长廊上、中、下游分为学院之道、城市森林、活力水岸三大主题段,通过景观缝合碎片化的都市生态,形成自然流畅的人文景观。
如今的大沙河,不仅承担着泄洪供水的作用,更是一条串联城市和生态的“绿色项链”。优良的水质不仅让大沙河摆脱了“黑臭”的标签,更让大沙河成为市民休闲的乐园、水鸟嬉戏的乐园,河面的漂浮物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水和焕然一新的步道。
“以人为本”、焕发活力
共绘幸福河湖诗意图景
X9联盟学子百舸争流、周边居民休闲散步……不仅靠颜值“出道”,大沙河生态长廊更是以“硬实力”赢得口碑与民心。
早在前期设计、建设过程中,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项目就从使用者、建设者、设计者、审批者不同视角“提要求”,形成较为合理的建设规划方案。在该阶段,区城管局还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现场设置咨询点和召开沿线小区业主座谈会等方式,多次听取居民意见,进一步提升改造方案。
漫步大沙河畔,不难发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改造始终。全线设置有单独的自然车道、人行步道;深南大道及留仙大道区域设置有5公里健康跑道;沿线设置直饮水装置、自动贩卖机;灯杆配置Wi-Fi、摄像头;标识牌设置可及时通报天气情况、突发暴雨泄洪等情况的电子显示屏;局部设计悬挑平台……以游客需求、安全为出发点,大沙河生态长廊的游览体验更为舒适。
日常管理中,同样时刻关注市民呼声,不断优化园区设施。针对呼声强烈的“开放大学城段”群众诉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大学城段正式向市民开放。市民即可拥有从不得不“半途而废”,到畅游两岸美景的升级版体验。
“山、海、城”浑然一体,焕然新生后,河流、人与城市重新连接在一起,大沙河已融入市民的生活中,与深圳这座宜居城市相映生辉。
滋养大学城、高新园、科技园、后海金融总部这片深圳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大沙河生态长廊也将“活力”塑造成自身文化标签。
充分发挥大沙河资源优势,近年来,南山区一直积极推动水上运动的发展,不断引进高水平水上运动赛事,诞生龙舟、赛艇、皮划艇、帆船等品牌赛事,满足市民多元体育文化需求,让更多市民充分享受到蝶变的大沙河带来的幸福。去年11月,挥桨逐浪中,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和X9联盟赛艇联赛在这里诞生。
为民造福祉,市民也将共同守护文明成果。这里还诞生了全市首个护河特色U站,志愿者加入了护水的行列,凝聚治水民间力量。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南山绘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工笔画”,也在书写更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新故事。
生态与经济齐飞
生态南山与创新活力交相辉映
水环境与城区发展相辅相成,城区发展改变水生态,水环境调整反哺城区发展。
让人“望得见山水”,增添一座城市的幸福亮色。越是高速的发展,越是需要寻找心灵的港湾,越是渴望绿色宜人的空间。
随着大沙河成为深圳市居民漫步、休闲和亲水、近水“打卡”的胜地,河道周边经济转型已得到迅猛发展,大沙河西边的深圳南山高新科技园,汇集了众多的高科技公司。
据了解,2019年4月,深圳高新区扩区提质,将南山园区、坪山园区、龙岗园区、宝安园区、龙华园区五个园区纳入深圳高新区范围,从“一区一园”扩大到“一区两核五园”,总规划面积由11.52平方公里扩大到159.48平方公里,相当于扩区前的14倍。目前,深圳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的主阵地,打造了新一代通信技术、互联网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了华为、中兴、腾讯、迈瑞、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项目自北向南串联起西丽湖、大学城、高新区、深圳湾等深圳市创新高地,上游规划近60平方公里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正是南山致力打造的大湾区“智核”,是如今深圳、乃至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
大沙河生态长廊是推进生态南山建设的一个精彩缩影,近年来,南山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重塑城市与河流的生态和谐关系,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深圳样本,构成一幅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滨海风景画,展现出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质与魅力。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