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独家焦点】为商业推广炮制热点 “流量诈骗”得不偿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韩雪

一则“游客手机掉进西湖被打捞人员要价1500元”的视频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冲上热搜。在视频中,一名男子以“打捞手机要价1500元”“‘五一’假期可以日赚近1万元”等表述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以至于有网友质疑西湖景区高价打捞手机是否合理。近日,杭州西湖水域管理处通报称,该视频为一起自编自导自演的商业推广。视频中的男子黄某为扩展其经营的有偿打捞业务,经过营销策划,组织4人在西湖西泠桥等地拍摄了替“游客”有偿打捞落水手机的视频。

实际上,西湖景区一直以来都为游客提供免费的物品打捞服务,上述这种“蹭流量”的商业推广行为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歪曲、抹黑了西湖景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形象。目前,景区相关执法部门已介入调查,当事人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将被依法处理。

搞营销策划和商业推广目的是为了出名、扩大影响,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拼创意、开脑洞,以合法健康的方式追求流量、吸引眼球,并由此获得经济利益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对流量的利用和追逐应当有底线和界限,营销策划要合法合规,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火爆,一些平台和创作者借“创意”的名义,为了增加流量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利用虚假人设编故事,摆拍造假做“生意”;有的编造不实信息,造谣炒作,制造对立或冲突效果,骗取流量和钱财;有的以夸张、猎奇、扮丑等方式宣传推广,谋取私利;有的以侵害他人隐私及合法权益等违法手段炮制“热点”,“收割”流量。这些蹭流量的所谓策划,并无创意,只是生意,并且混淆了事实真相,消耗了社会公信力,消费了网友的同情心和关注力,践踏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可以算是居心不良的“流量诈骗”。

对于这些为了蹭热度、赚流量突破底线,甚至挑衅法律的行为必须进行治理。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近期多次开展“清朗”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全面清理通过伪造等手法摆拍制作导向不良的短视频、违规营利等行为,从严整治蹭炒热点吸粉引流、造热点博流量等行为。相关部门运用技术手段,强化了对违规行为的精准监测,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违法人员及平台,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针对蹭热度、赚流量等不良营销行为,网络平台要积极承担起相关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从源头上加强监督与管理,强化用户监管和信息审核的职责,将先进技术用于甄别,并清除虚假摆拍、网络诈骗等行为,对过度消费热点当事人行为的内容进行限制和处理,承担起内容把关、核实辟谣等多重责任。

策划应有边界,营销须有尺度,商家应以诚信为本,靠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扩大影响,而不能靠旁门左道来博眼球。否则,这种营销不仅不会长久,弄不好还会涉嫌违法。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本版供图:视觉中国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0

推荐阅读